此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曾公开表示,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超过800家,但其中将近一半企业是没有产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业里相当部分并没有技术积累,主要依赖进口零部件组装和代加工,处于产业链底端,真正能自己生产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有100家左右。
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也指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低端化的隐忧,目前中国设计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家,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很小。此外,本土机器人企业制造高端产品能力较弱,六轴以上的机器人中外资品牌占有率高达85%,70%的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依赖从国外进口。
北京泰德基金管理集团董事长曲国义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与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偏小、核心技术未能突破等。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等环节,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目前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强项所在。屹唐研究院相关资料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国内大部分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已经能够自主生产控制器,但是和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而伺服电机、减速器仍大量依赖进口,高昂的采购成本成为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