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德资本主席蔡洪平看来,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到目前为止率先突破的行业,这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他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的利润大大收缩,加之人民币贬值,大量出口加工类企业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是韩国,每万人69 个;中国目前为每万人49 个。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美国。2016年上半年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日本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70%至80%;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30%多。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尽管同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也接近翻番,但是美国仍比中国高出80%。
根据中智公司发布的《2016年中智一线用工管理调研报告》,制造型企业中普通一线员工2015年平均年收入为56856元,蓝领高技术员工为71065元。蔡洪平表示,对于单位劳动力年收入60000元左右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从库卡、ABB等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进口五轴联动生产线的成本大约相当于雇佣一个普通劳动力3年的成本,而前者可以维持运转达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