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聚机器人作为创业公司目前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人才。公司虽然从东北搬迁到深圳,但在哈尔滨仍然设有分部,和哈工大保持联系,意在储备研发人才。这支只有31人的创业团队,其中有25个研发人员,核心成员均来自哈工大,有的还是在读学生。联合创始人冷晓琨目前就在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硕博连读。作为核心研发人员,他已经开启了哈尔滨—深圳的“空中飞人”模式。
在没有创业冲动,又缺乏创业土壤的东北发展高科技产业困难重重。长期以来,东北的央企和国企占据绝对优势,优惠政策也更倾向于这些企业。人们习惯了在国企中找一份“铁饭碗”的稳定工作。“沈阳新松算是做得比较大的机器人企业,他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和生产能力比较强。其他企业都不太大,很多在做仿造。这些低端的企业自己没有设计能力,就是简单地组装生产,所以没有上升空间,低端的企业如果没有科技人员支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吴成东表示。
重心转移产业跟随市场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率先在佛山等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正是得益于这些地区的基础产业应用更多,市场更广阔。东北地区的机器人科研工作走在了前端,又有新松这样的行业排头兵,但是机器人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一带。新松公司称,东北仅占其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东北的一些重工产业并不适合使用机器人。这一点得到吴成东的呼应:“东北虽然工业基础较好,但是和机器人相关的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