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毅夫看来,唯一有能力承接如此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方,就只有非洲。非洲有10亿人口,跟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规模一样,而且绝大多数是年轻劳动力,完全有能力消化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的成功佐证了林毅夫的观点。2012年,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集团之一——深圳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一年之内就让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出口总值翻了一番,还解决了当地2000人的就业。
埃塞俄比亚是个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国家,人口结构年轻,受教育程度良好,劳动力成本只有国际平均水平的20%。根据埃塞俄比亚发布的数据,埃塞俄比亚的普通劳动者平均月工资约为36.5~78.1美元,熟练技术人员约为78.1~104.2美元,相比于我国国内一个普通劳动者至少500美元的月薪,埃塞俄比亚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当然,非洲工人的劳动效率低也是事实。但深圳华坚集团负责人指出,经过一系列培训,一年后非洲工人已经可以做到中国效率的70%。劳动力成本的降低无疑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其实,中国企业“走出去”由来已久,抢占当地市场,或者投资资源项目,往往与当地的利益诉求发生矛盾;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不同,该产业的成功转移可以帮助非洲当地解决就业、增加出口、培养人才,当地政府也非常欢迎。